-
林海音:念远方的沉樱
林海音:念远方的沉樱 回想我和沉樱女士的结识,是在1956年的夏天,我随母亲带着三岁的女儿阿葳,到老家头份去参加堂弟的婚礼。上午新妇娶进门,下午有一段空时间,我便要求我的堂的、表的兄弟姊妹们,看有谁愿意陪我到斗焕...
林海音:秋游狮头山
林海音:秋游狮头山 到了我的家乡头份,狮头山已经近在眼前。几次还乡堂兄弟们都邀我上山一游,可是每次都因为家事羁身,不得不匆匆赶回台北,去狮头山的心愿已经许下三年了。 这次因为星期日后面跟着国父诞辰,难得两...
林海音:骑毛驴儿逛白云观
林海音:骑毛驴儿逛白云观 很久不去想北平了,因为回忆的味道有时很苦。我的朋友琦君却说:“如果不教我回忆,我宁可放下这枝笔!”因此编辑先生就趁年打劫,各处拉人写回忆稿。她知道我在北平住的时候,年年正月...
林海音:冬青树
林海音:冬青树 为了舅母的六十整寿,我冒着酷暑到台北来。表哥表妹两对夫妇都早到了,只等迟到的我。 我进门放下手提箱高声喊:“阿妗,我到啦!”从厨房的甬道里发出一迭声的“啊,跟着拥出了表妹和表...
林海音:一张地图
林海音:一张地图 瑞君、亦穆夫妇老远地跑来了,一进门瑞君就快乐而兴奋地说: “猜,给你带什么来了?” 一边说着,她打开了手提包。 我无从猜起,她已经把一叠纸拿出来了: “喏!”她递给了...
林海音:台上、台下
林海音:台上、台下 礼拜六的下午,我常常被大人带到城南游艺园去。门票只要两毛(我是挤在大人的腋下进去的,不要票)。进去就可以有无数的玩处,唱京戏的大戏场,当然是最主要的,可是那里的文明戏,也一样的使我发生兴趣,小鸣...
林海音:卖冻儿
林海音:卖冻儿 如果说北平样样我都喜欢,并不尽然。在这冬寒天气,不由得想起了很早便进入我的记忆中的一种人物,因为这种人物并非偶然见到的,而是很久以来就有的,便是北平的一些乞丐。 回忆应当是些美好的事情,乞丐...
林海音:挤老米
林海音:挤老米 读了朱介凡先生的“晒暖”,说到北方话的“晒老爷儿”“挤老米”,又使我回了一次冬日北方的童年。 冬天在北方,并不一定是冷得让人就想在屋里烤火炉。天晴,早上的太...
林海音:文津街
林海音:文津街 常自夸说,在北平,我闭着眼都能走回家,其实,手边没有一张北平市区图,有些原来熟悉的街道和胡同,竟也连不起来了。只是走过那些街道所引起的情绪,却是不容易忘记的。就说,冬日雪后初晴,路过驾在北海和中海的...
林海音:陈谷子、烂芝麻
林海音:陈谷子、烂芝麻 如姐来了电话,她笑说:“怎么,又写北平哪!陈谷子,烂芝麻全掏出来啦!连换洋取灯儿的都写呀!除了我,别人看吗?” 我漫写北平,是因为多么想念她,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,情感发泄在格子稿纸...
林海音:排队的小演员
林海音:排队的小演员 听复兴剧校叶复润的戏,身旁有人告诉我,当年富连成科班里也找不出一个像叶复润这样小年纪,便有这样成就的小老生。听说叶复润只有十四足岁,但无论是唱工还是做派,都超越了一般“小孩戏剧家&...
林海音:蓝布褂儿
林海音:蓝布褂儿 竹布褂儿,黑裙子,北平的女学生。 一位在南方生长的画家,有一年初次到北平。住了几天之后,他说,在上海住了这许多年,画了这许多年,他不喜欢一切蓝颜色的布。但是这次到了北平,竟一下子改变了他的看法...
林海音:看华表
林海音:看华表 不知为什么,每次经过天安门前的华表时,从来不肯放过它,总要看一看。如果正挤在电车(记得吧,三路和五路都打这里经过)里经过,也要从人缝里向车窗外追着看;坐着洋车经过,更要仰起头来,转着脖子,远看,近看,回头看...
林海音:换取灯儿的
林海音:换取灯儿的 “换洋取灯儿啊!” “换榧子儿呀!” 很多年来,就是个熟悉的叫唤声,它不一定是出自某一个人,叫唤声也各有不同,每天清晨在胡同里,可以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老妇,背着一个筐子...
林海音:男人之禁地
林海音:男人之禁地 很少——简直没有——看见有男人到那种店铺去买东西的。做的是妇女的生意,可是店里的伙计全是男人。小孩的时候,随着母亲去的是前门外煤市街的那家,离六必居不远,冲天的招牌...
林海音:秋的气味
林海音:秋的气味 秋天来了,很自然的想起那条街——西单牌楼。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,到了西单牌楼,秋天,黄昏,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。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,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,和兰号的伙...
林海音作品_林海音散文与小说
林海音作品_林海音散文与小说 林海音:秋的气味 林海音:男人之禁地 林海音:换取灯儿的 林海音:看华表 林海音:蓝布褂儿 林海音:排队的小演员 林海音:陈谷子、烂芝麻 林海音:文津街 林海音:挤老米 林海音:卖冻儿 林海音:台上、台下...
汪曾祺:珠子灯
汪曾祺:珠子灯 这里的风俗,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,娘家要送灯。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。元宵节前几天,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。几个女佣人,穿了干净的衣服,头梳得光光的,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,一人手里提着一盏...
汪曾祺:求雨
汪曾祺:求雨 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。雨季已经来了,三天两头地下着。停停,下下;下下,停停。空气是潮湿的,洗的衣服当天干不了。草长得很旺盛。各种菌子都出来了。青头菌、牛干菌、鸡油菌……稻田里...
汪曾祺:下水道和孩子
汪曾祺:下水道和孩子 修下水道了。最初,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,只看见一辆一辆的大汽车开过来,卸下一车一车的石子,鸡蛋大的石子,杏核大的石子,还有沙,温柔的,干净的沙。堆起来,堆起来,堆成一座一座山,把原来的一个空场...
励志一生分类标签
一周热门
频道推荐